在今年初D.I.N.G.O小魯媽到台中開了「狗際關係大解析」課程,更新了許多狗與狗交往、認識、互動、不互動與玩耍方式等相關資訊。
(目前有開線上版,如果帶狗狗出門遇到其他狗都會很困擾的飼主們可以去聽看看,一定能有所收穫
)

在課程的最初老師先做了用詞釐清
過去常說「狗狗社交」
就會容易想到是要讓狗去認識新朋友、跟狗朋友玩。但在這堂課中,老師給了一個我覺得很好的比喻就是「應酬」。

→因為其實每次互相認識的整體,不單單都是「玩耍」這麼有趣開心、友善。
→很多時候是存在不安、來往測試、無奈與壓力的。

也因此課程名稱才被定為「狗際關係」而非容易誤解的「狗狗社交」。
-- -- --- --- --- ---
「這篇先聊聊跟『接近相關』的」
用簡單舉例來說明部分的課程內容~




會出現的行為有→ 大量的讓出空間,多則至幾公尺遠;裝忙與留下訊息,並觀察雙方肢體語言,時長不一可能短,也可能到幾十分鐘之久。最終撮合成功則玩、失敗則解散或是對峙,但通常不會打架而是散會。
如果換個人類的比喻(回到上篇的飯局)→意外同桌都是不太認識的人,所以只能尬聊、客套並且保持互相覺得舒適的距離。同樣的模式轉換到狗狗,只是尬聊不是用聲音說話,而是肢體動作與氣味。
最後,再回到小標題問句,「不一定,通常還會想遠遠的看其他狗狗,不太會是不喜歡」也許是因為謹慎,又受場地限制被牽著不能有效的撮合,也可能是時間,其實狗狗一直有在撮合只是時間不夠沒有結果,所以沒被觀察出來。


1、心情→比較好理解就不多做解釋。
2、環境→除了周遭刺激外,也可能也連動對這個地點的過往經驗導致。
3、經驗→代表狗狗大多時候接觸他犬是有著負面壓力,可能是的過程或結果不太好導致;也可能是受主人的影響(:例如上述牽繩的使用,或是自顧自的牽狗接近他犬)。
4、技巧→不花時間撮合,刻意的快速區分對方是否為同一掛,不合則散。
但上述,「技巧」的可能比較少見,如果為技巧通常代表狗狗之前有過大量的「應酬」經驗,知道怎麼可以快速區分對方又同時避免衝突。


記得同時也要觀察對方是否為友善的,讓模擬撮合的結果盡可能是良善的,再接近對方!
--- --- --- --- ---
先分享部分消化轉換好的,剩下的等之後再放上來

另外,這幾章會很需要「判別肢體語言」的能力,如果對於肢體語言的了解還停留在「搖尾巴=開心、豎毛皺鼻=生氣」,那就非常需要先進修肢體語言,才有辦法幫助到自家狗狗喔!
有篇舊的玩耍,也可以找來看看,不過之後正常是會連同更新成新版的!
最近太少拍照了,居然快沒照片用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