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

【好文分享】對狗狗來說 暴力有很多型態 by 小魯媽

 

狗對暴力敏感,暴力,不只是打罵、肢體的疼痛而已。
🔹暴力的型態,遠比我們以為的更多:
1. 肢體暴力:打、踢、壓制、捏、粗暴拉扯、使用器具等直接身體上的傷害。
2. 語言暴力:大聲斥責、威嚇、尖叫,雖然狗不見得聽懂字句,但他們能感受語氣、看懂臉色,也能連結隨著這些聲音而來的種種難受。
3. 情緒暴力:常常處在怒氣、焦慮、冷漠、忽冷忽熱、被敵視等情緒中,會讓狗失去安全感,防禦警戒上升,依照個體個性,有戰、逃、當機、討好、或遊走在極端情緒的反應。
4. 氣氛/環境壓力所造成的暴力:像是酗酒、家庭成員的疾病發作、爭吵、失控的哭喊、行為失序。即便沒有人針對狗做什麼,身在其中就足以造成傷害
5. 資源控制:剝奪基本需求、忽視身體與心理照顧的狀況,接近不當飼養,例如過度禁食、長期關籠、禁錮在狹小空間、缺乏活動、生活刺激貧乏,以及被剝奪了尋求正向活動或遠離危險的自由。
6. 社交限制:刻意或無意地拒絕狗的親近行為、對陪伴需求視而不見,或是刻意利用狗的情感需求來勒索/刺激其他家人。狗常常是直接、間接、刻意或無意識下的受害者。對於需要跟其他狗在一起才會感到安全或快樂的狗來說,沒有跟其他狗共處的機會,也會造成極大的痛苦。
🔹狗可以感受,也能辨認暴力的存在。
就算不是是直接受到暴力,而是身處其中、目睹其他成員遭受暴力,都會帶來很大的壓力。例如目睹家庭暴力的狗,也會出現創傷症狀,甚至發展出防衛性的攻擊行為、嚴重的分離焦慮或情緒崩潰。
知名訓練師 Grisha Stewart 在介紹她提出的 S.A.F.E 架構中曾說:
"Dogs are adults of another species, and we form a unique kind of attachment bond with them."(狗是不同物種的成年人,我們與他們之間建立的是一種獨特的依附關係。)
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。我這麼想:如果狗是另一個物種的成年人,那狗也有能力感知威脅、試圖保護自己與重要的人事物。也會因此而受傷、扭曲、變得難以理解。
🔹暴力帶來的傷害,超乎我們的想像:
行為上的改變:退縮、激動、攻擊、失控、選擇性不反應。
生理上的影響:食慾失常、免疫力下降、內分泌混亂、健康反覆出問題
情感與心理的變化:變得容易焦慮、過度敏感、對聲音與氣氛產生放大反應,常常莫名擔憂、特別容易害怕,無法放鬆、不知何時會再發生什麼的長期緊蹦
當暴力持續發生,狗可能發展出習得無助:他學會無論怎麼嘗試都無法避開傷害,於是停止表達、失去求助動機,變得麻木或封閉。
更重要的是,暴力不會停在被施加者身上。狗狗可能在未來對其他人、狗展現攻擊,或在人與人的互動中持續處於高度戒備與防衛中。這就是暴力的轉移與複製:從人傳到狗,從狗傳到狗,也可能再回到人。
是的,我認為跨越物種的不會只有愛,暴力會被內化,也會被學習。
🔹以覺察為起點,開始改變,讓暴力到我們為止
暴力有時候不是出於惡意,而是出於無知、出於習慣、出於我們被教導的真理、甚至出於無助,常常,出於一種被扭曲的「愛」。
如果我們開始覺察——那個動作、那個情境出現時,狗怎麼了?當我們的情緒來的時候,狗看起來怎麼了?
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些行為與反應的根源或許不是狗不乖,而是...願意承認暴力是我們的課題,那麼,暴力就會在我們這裡終止,不再延續。
從覺察開始,改變就有可能。讓我們成為暴力的終點,而不是下一個傳遞者。不要讓狗從我們身上變成了受害者、複製者。
狗是我們的重要他人(significant other)。
他值得我們努力,給他一個安全、溫柔、不必戒備的家。那也會是狗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。
文/小魯媽(歡迎標註出處,全文分享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