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時候狗狗已經在跟你說「先不要」了呢?如果你常常都等到狗狗變「拒否犬」、或是快要金蟬脫殼了才慌張應對,那,要不要試著從「看得見的距離」來提升觀察力?




1. 不動:並不是直接石化的意思,而是你可以看到「停格」,像被按到暫停鍵一樣,狗狗突然「沒反應」或看起來「有別的事分心」。
2. 身體轉向:可能是頭看地上、肩膀轉向外側、跟你站成V字型或直接背對。
在以上兩個階段,狗狗可能表現得較沉默、緩慢,但不代表他沒感覺,只是還沒到那個「不得不大力反對」的程度。
3. 拉開距離/後退:身體重心挪到後半身、微微後縮,到有「離去的步伐」出現,或是一直保持在牽繩的最末端、主人碰不到的距離。
這已經是很明確的訊號說:「我真的不行。」要想成「狗現在真的很想跟你分手」也可以
那再來,就會發展成加上力道的拉扯抗拒、逃跑...的最後階段。

有時候我們遇到了這些情況,難免心裡會有台詞,有抱怨,但是.....小心,這些敘述不盡然是狗狗真實的心聲或意願!
一起檢視看看,我們是否有這樣解讀過?
步驟一 對應 -- 沒精神、累、分心
步驟二 對應 -- 很有意見、耍賴、盧
步驟三 對應 -- 不聽話、叛逆
步驟四 對應 -- 失控、發瘋、爆炸
這樣說不是絕對的錯誤,可是也沒有說得很到位。
而當這些解讀帶來下一步人類的應對動作,如:
強迫拖狗、直接抱走、斥責、威脅利誘、繼續加諸不適合的訓練... 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複雜難解。因為這些動作是拒絕,而我們只是壓下拒絕或忽略拒絕時,狗狗只會更易萌生想拒絕的心...

說真的,哪怕是步驟一,都近乎人類的「被動式/沉默攻擊」。而且一旦狗狗不動,在很多場合,都意味著危險性開始提高,如:車子要過來了、對方狗越來越近了...,人類剩下的選項並不多。
所以,比較好的問句是,在狗狗用距離說不「之前」,我們可以做什麼?越早察覺,越少負面情緒,越多跟狗狗找到共識的空間!

在狗狗用距離說不之前,往往狗表現的行為是多樣的(只是不見得您喜歡或看懂),那些壓力轉移行為,可視為拒絕的前奏。
壓力轉移行為,並不只是在說「狗狗現在有壓力」,很多時候,更深層的意味著:狗狗已經察覺到,目前對方的意圖跟自己的意願是衝突的。狗狗現在做出轉移行為,而非直接逃離或起衝突,是因為還想繼續留在這一段關係的對話裡。
壓力轉移行為,相信各位研究過狗狗肢體語言的都可以講出不少個(需要複習的話請上我們YT看免費講座)
裝忙、排泄、搔癢、吠叫、暴衝、亂撿食、破壞.....
在急著想帶狗狗離開壓力環境、試著幫狗狗舒壓的時候,也要記得,這是狗狗「說不要的前奏」。

所以,當狗狗出現拒絕的意圖時,常見的應對,如:安撫、迅速離開、讓狗先冷靜再試試看、補償狗狗剛剛的不開心、避免再讓他遭受那些刺激、學習引導與獎勵的技巧來讓狗狗配合度更高.....(別誤會,以上每項都是學問!)這樣是不是還不夠呢?
如果您也是把狗狗看成重要夥伴的人,是的,讓我們再多學一點!
先說:很多時候我們的確必須趕快把狗帶走,不然會有更多的壓力與危險發生。在學訓練操作的時候,也會學到用食物、演技或動作聲音、制約出抱抱/看別地方/遮住擋住...等方法,來讓狗「配合」。
以考量安全、考量損害控制的前提下,這些做法幾乎是最佳最正確的,總比讓狗更怕、或是讓路人摔車還要負責多了~
但是,如果:





在狗狗用距離說不的時候,我們人類在狗眼中,可能已經屬於後知後覺的那種傢伙了。但,儘管如此,很多狗狗還是愛著我們這種太慢的人類,也願意接受和好、補償,還有,包容我們下一次、又一次再犯...直到我們成長,或是直到他們再也受不了為止(有可能永遠不會有這天)
或許我們都曾站在某個錯位的角度,不知不覺成為施壓者,但如果您想要的話,我們也可以讓狗覺得「這個人類終於長大了!」
只要
1. 看見狗狗的不願意
(讀懂狗肢體語言、了解狗的行為意涵)
2.學會辨認「正當的理由與壓迫的事實一起發生」的時候
(知道自己所做所為的動機以及覺察自己的狀態)
3. 告訴自己:因為我是這隻狗的重要他人,他不快樂,我也快樂不起來,所以解決之道就是:找出他會說他不願意的各種原因
4. 處理這些原因,創造、擴充他可以同意的做法,而不是消滅狗狗的聲音
訓練,不是為了創造「只有人有話語權」的關係,而是為了營造 -- 能承接拒絕、在困難中也願意相信彼此,繼續做伴前行的關係。
文/小魯媽
歡迎標註出處後分享(文太長不強求全文轉載
)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