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標註出處後分享
不過,也蠻常見到相關疑惑,像是:
「他沒有睡著,就不算是休息吧?」
「他很快就會再起來注意我們,這樣算有在休息嗎?」
「他都趴著不動了,難道不算有休息?」
事實上,休息是一種精神與身體相對放鬆的狀態,不是非得睡著不可。
狗狗慵懶地靠著、發呆、身體舒展、表情柔和…這些都是休息,從緊張中和緩、從緊繃不敢動到能閒晃,都可以算是休息。然而,趴著卻僵住不放鬆、警覺與假寐混雜,通常就沒有在休息
有賴綜合整體的肢體語言,以及所在情境的脈絡來判讀。

如果你覺得你家狗狗常常看起來很累或很躁,一副休息不夠的樣子;或是想知道更多休息的內涵,歡迎繼續看下去。
以下介紹六種常見的狗狗休息方式,根據其機制分為三大類:明確切換型、引導調節型、漸進營造型。
A明確切換型:靠身體經驗與環境提示自然「關機」
(1)斷電式休息:
有些狗狗不是「想睡就睡得著」,要「累到不行才能停下來」。這種「斷電式休息」常出現在幼犬或青少年狗身上。他們會瘋狂奔跑、玩耍、興奮,直到電力耗盡,突然倒下進入放空或睡眠狀態。
這是狗狗內建最初始「怎麼停下來」的機制。斷電休息雖然看起來簡單粗率,但其實是自然的自我調節,不要打擾、保護週邊人身安全,就可以得到滿足斷電的狗寶寶(跟年齡沒有絕對關係)。
只是,萬一狗狗在不恰當的情境(坐車中),或是身體條件不再適合累到斷電(老了、腳不好...),那就會形成不能完成放電也就無法休息的情況,往往狗狗會陷入一種聽不懂人話、控制不住自己、又很不舒服的狀態中,所以,狗生休息,不能只會這一招啊
(2)關機式休息:
有些狗狗屬於即使很想休息,眼睛都快閉上了,但只要環境有干擾就會做不到。
利用物理隔絕,加上感官的刺激限制,如:


重點是有效阻絕外界的聲音、視覺、活動干擾,讓狗狗明確離開外在的紛紛擾擾(雖然很多時候是他自己覺得的),很多狗狗就能迅速休息。但是,這種方式的前提,是狗已對這些情境/物件提示存在正向連結,如:



如果還沒習慣,就不能直接套用這個方法,否則容易讓狗狗狗更反彈(拒絕休息),或是因習得無助而自我抑制,造成負面影響(出來後變得失控躁動)喔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