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

【好文分享】休息的3類型6途徑(中) by 小魯媽

 

歡迎標註出處後分享
B、引導調節型:協助狗從「還無法靜下來」慢慢接近安定
(1)身體回饋式休息
這是一種以操作制約為基礎的放鬆訓練。當狗表現出放鬆的身體訊號,如:身體重心下沉、肌肉放鬆、腳伸直、嘆氣、尾巴自然擺放、眼神飄散..,在這些動作出現時,立即給予低強度的正向回饋(如輕聲稱讚、輕觸、低價值食物),建立起「放鬆動作=微小好事」的連結,柔性而反覆地練習放鬆的過程。
這個訓練可以是多次但短暫的小小訓練環節,越練狗越會自主「放軟放空」;也可以拿來做協助狗狗進入大休息前的暖身,或是切換他狀態時可以套用的過場。
當看到狗狗越來越放鬆時,操作者要逐漸減少回應,讓放鬆、休息的舒服感成為主要的獎勵(正向回饋),換句話說,就是讓狗狗學會用自己的放鬆來安定自己,對於建立狗狗自主休息能力有非常好的幫助。
只是這個操作技術性較高,要能觀察到微小改變,並立即給予回饋, 而且這個回饋不能強到狗又不想休息,所以比較推薦在訓練師指導下學習
(2) 動態式休息
當狗還太緊繃、太興奮、或環境太刺激時,可以安排「動態式休息」的介入方式,來橋接再深一層的休息。
不要求狗狗靜止,相反地,是提供節奏穩定、行為可預測的動作活動,如:輕拍輕搔長撫摸、規律定速走動、嗅聞、簡單指令互動或給予啃咬物。
方法有小組循環(做數分鐘、觀察狗狗反應,再做一組、觀察、暫停一下、再做一組的循環);或是挑一項做到10分鐘左右,或是混合搭配
注意:這些活動不是為了發洩體力讓他更累,而是幫助狗狗切換換感官輸入與使用、轉移注意力焦點、慢慢脫離高張力的狀態。
當狗狗的情緒趨於穩定、生理徵兆也變得較和緩,才安排狗狗進入下一階段的靜態休息。但,有時候不進入靜態休息也沒關係,因為有可能狗狗已經覺得再充電、心情有煥然一新了!
請記得,很多時候的休息,是為了調節與恢復、是為了避免過度耗損、是為了重整狀態,不需要一昧追求「不動、緩慢」喔!
如果你的狗狗屬於過激狗、敏感外放型,這個休息方法對他來說應該很友善,更容易上手,說不定他自己就常常試著這麼做了,不妨多多觀察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