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

【好文分享】休息的3類型6途徑(下) by 小魯媽

 

歡迎標註出處後分享
C 漸進營造型:打造支持狗休息的活動與空間體驗
(1)降階式休息
高動能、情緒調節不佳的狗狗通常都無法一下子從活動 → 睡覺。哪怕是在最不受干擾的家裡,他做不到是因為最大的干擾,是狗狗自己😂
因此要設計一組「降階流程」,如:
玩耍球/追著人鬧→ 原地拔河 → 拆咬玩具 → 用食物交換→ 簡單指令互動 → 獨自啃啃睡前零食或玩具→ 引導入房間→ 關燈 → 放音樂→ 睡睡
對於自我控制能力差,又很在意主人動靜的狗狗,必須把他的弱勢轉為可運用的地方,既然在意主人,那就由主人來協助你調整自己吧!主人從相對的主位、逐步退到輔助、再是旁觀者、最後退場。
除了前述提到的狗狗類型之外,許多有分離或是缺乏自信的狗狗也適用這個邏輯。「從動態過渡到靜態、從要和人做什麼到不需要人做什麼」的溫和引導,重點在於創造一套可以預測、又不過度急躁的降溫程序。
(2)環境式休息
學習的方法有很多種,手把手的教是一種,給狗狗適合學習的環境,讓他自己長出那個能力,也是一種。這就是環境式休息的真諦。
相信很多主人都看過狗自己找放鬆的方式。比方說上沙發躺得比人還舒服、完美躺在陽光照進來的那一塊溫暖,找到冷氣下最涼的地方,抱著玩具吸允後入睡、像貓一樣理毛洗臉,把鼻子塞進臭被被裡...
是什麼讓這些狗狗變成懂得放鬆的生活大師?
其實,不是只看運氣、個性、年紀,更重要的是,他們擁有「能觸發並熟練這些能力的環境與機會」
所以,如果你的狗狗還是休息的練習生,不妨試試看幫他多營造好的「休息學校」
這個環境會是
1. 設定好之後就不會再有無論正向或負向的干擾。對狗狗來說,好事的吸引(主人開冰箱)、會心煩的刺激(主人突然大聲講電話)
2.可包容狗狗做他所需要的休息前儀式,但千萬不要在餘燼上加柴火。比方說:有玩具可讓狗狗先自己玩到有點累、喝喝水,再讓他挖挖床,他就會休息了。偏偏主人又想到跑去陪玩搞嗨、怕他挖壞又趕快制止或拿食物...那就有點沒完沒了了
3. 主人是陪伴、旁觀的存在。維持穩定且放鬆的情緒,你可以看本好書、滑一下手機..做任何你也會放鬆(低情緒與行為強度)的事情。這個環境中,不需要給狗指示,甚至連互動都嫌太多~
環境式休息,是我們把環境調整好之後,讓狗狗自然進入這個狀態 。所以並不是什麼都不做放著不管,而是我們已經什麼都做好了,只要等狗狗就好!在行為訓練中,能用環境讓狗正確學習的人,往往是最高明的設計大師喔~
[ 補充提醒:別把「冷靜」和「休息」搞混了]
在實務上,我們常看到一種誤判:狗躁動 → 就想讓他休息
但有些時候,狗當下的任務不是「進入休息」,而是需要「冷靜應對的能力」,所謂的「他需要學休息/穩定/放鬆」,其實是「他被自己的激動/敏銳/擔憂給累壞了」
所以,還要教的有:
滿足而可控的激動、合理而適度的敏銳、能導出解法的擔憂,而不是強求休息。
狗狗覺得有威脅、緊張、危機迴避本能被觸發時,想要的是「知道能做什麼來獲得安全」,是做出行動來應對局勢,局勢受控了,不用擔心了,自然就可以轉換成休息。
覺得躍躍欲試、或是無聊爆炸想找事情做時,狗狗需要的則是做一些能有效滿足這份心情的事情,如:去探索、去活動。那些躁動來自於需求不滿足的挫折及渴求,休息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。休息是為了平衡與恢復存在,強求休息,只會讓事情更複雜。
冷靜、應對有很多型態,其中包含了能穩定地待在場域中,不躁動、不易受外界影響,能保持等待或低度參與的安定力。那是透過自我調節(內控)+冷靜訓練(外控)+情境辨識(社會化結果)而來。
偷置入廣告 2025年度講學我會聊😆
------------
結語:主人要懂自家狗偏好的方法;訓練者除了能辨識之外,還要能增加選項
協助狗狗休息,不是把某個固定方法套在每一隻狗身上,有些狗需要運動+斷電式的放空;有些狗要靠人幫他把跟花花世界暫時隔開;有些狗其實已經在休息/在尋找休息方法,只是沒被看懂... 
學會辨認狗狗的狀態與需要,選擇適合的方法,就能更順利地讓狗狗放鬆休息。上面的途徑都可以混搭,找出你家狗狗最愛的組合吧!
可以的話,幫他增加更多方法,還能像我們訓練師常做的,強化進入休息的提示,如:口語提示「休息囉」「睡睡」;動作提示「懶懶地坐在狗狗身邊」;程序提示:啟動上面各途徑的步驟,狗狗熟悉的話會在前幾個步驟就知道我們要做什麼!
謝謝大家看到這邊,不曉得有沒有人心裡想說:「哇!連我自己都沒這麼深入瞭解自己的休息~~」 身為過來人,想跟各位分享,在這成為休息大師的過程中,其實受惠的不只是狗狗,透過跟狗狗一起學習、回饋到自身,進而更能放鬆休息,最後也能學會好好照顧自己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