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
※本文已獲得 @shell_and_shu 授權分享※
※請全文轉載※請勿另外編輯修改※
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△
一直覺得D.I.N.G.O.的Di是Discovery的Di,超級喜歡的🫶(不要亂定義人家的名字👊)
在這堂交流會裡,小魯媽一再地強調吠叫是狗狗自古被人類篩選所保留下的能力之一,自然歷史的事實總讓我覺得很浪漫,狗狗是被人類的需求所影響而演化的物種,因為時代的轉變,狗狗以往被讚許的本能,變成了部分現代人想要修正的困擾,這樣的變化就像人類仍在持續馴化狗狗、想獲得更適合我們生活的夥伴一樣,好像我們對古時候的人類與狗狗的關係產生了某種連結,但又有些不一樣的地方。
和古代人類相比,我們對狗狗的需求與相處模式有了不同的轉變,因此許多「行為科學」、「狗狗訓練課」也隨之而生,我很喜歡人類和狗狗「互相努力」的心意:由於需要狗狗的協助,人類才會讓狗狗一起參與了我們的演化,而現在我們也正在和人類祖先做相似的事,許多人都在努力協助讓狗狗更加地融入現代生活。
對我來說,D.I.N.G.O.的課程不只是單純的狗狗知識課,不是單純的「教你如何改造小狗」,我覺得蠻大一部分是「教飼主如何改造思維」,當飼主更理解自己和小狗的需求與能力,願意了解小狗所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子,並且用小狗能理解的方式一起努力,當飼主的思維改變了,我們的視角常常會從「狗狗這個行為讓我很困擾!」變成「原來狗狗這時候很困擾」,我認為這種學習正是和小狗的關係變穩固、變深厚的重要過程。
在交流會裡,常常會看到小魯媽請家長確認、分析自己對於狗狗行為的需求,背後真正的目的是什麼?可接受、想看見的結果是什麼?小魯媽在回應家長問題時,不僅僅是解析狗狗本身行為的緣由和結果,也常常提到「你是什麼樣類型的家長?」總是考慮到人類本身的能力,再搭配用什麼方式和狗狗一起配合,這種「一起面對問題」的模式,讓家長有被一起照顧到的感覺,這是我很喜歡的地方。
關於我所遇到的吠叫困擾,很高興地在持續的練習之下,全家人都能夠理解宗的情緒也接受了他有保家衛家的「工作模式」。宗現在仍然會吠叫,甚至如果他安靜一整天,家人還會問「他怎麼了?」
警戒、興奮、驅趕、開心⋯⋯在家人能夠接受宗用這種方式表達他自己之前,我的確對宗的吠叫很困擾,但不是由於吠叫本身,而是與吠叫連結的「家人的怨懟與衝突」。我當然知道,吠叫只是狗用來溝通、傳達訊息的一種方式,壓抑這個本能是不合理的;但我有時也很希望宗「不要再叫了」,因為這樣可以換來和家人的和平;與其說我對吠叫感到困擾,更確切地說,「我對家人的不理解感到困擾」。
在這邊我也想推薦一下D.I.N.G.O.線上學堂「成為飼主前的預習」真的是我看過最全面的養狗滅火事前說明書,養狗在物質以外的無形生活困擾才是我低估困難點的主因🫠(在裡面關於家庭關係、鄰里關係、散步地點、後援系統、交通工具⋯各方面都提到了)
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D.I.N.G.O.有這類型的課程和交流會,不只是「啊,原來大家都有這種困擾,我不孤單」,還有「太好了,原來還有這麼廣這麼全面的資訊可以利用,我可以補充更多知識以備不時之需,甚至多方應用在不同的情境」。就算是已經不再對吠叫感到困擾的現在,我還是能夠再次複習以及補充許多我可能遺漏的細節,對我來說是一次又一次更加了解狗狗的機會,是永遠不會乏味的一個功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