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

「頑固」

D.I.N.G.O. 牛奶爸

幾天前,小編被「五月天」的新歌「頑固」燒到,燃起了熊熊的築夢之火,但是等等,「頑固」這個辭似乎有著兩種不同的角度,第一個角度是,很好阿,勇敢的去堅持該做的事情,但我想可能令各位家長頭痛的是事情,可能是過於「頑固」的狗狗,好像會很恐怖,例如不願意與人配合、不願意相信人、護資源....很多很多的狀況,都有他的影子,但這兩個角度是一樣的嗎?

 [堅持]

什麼狗狗會學會堅持,這有可能嗎?又該怎麼學呢?「見好就收」是通常我們給飼主再練習的一個課題,但這裡面其實隱含了很多的觀察技巧,包含了最主要的觀察狗狗的情緒變化、練習的難易度、狗狗工作能力的評估、人類的操作技巧、狗狗當日的身心狀況等等...。

但常為了營造見好就收的狀況,也因此會發生很多誤判,例如太早收工,或是太晚收工,這都影響著,狗狗是否能理性的與飼主配合,完成任務,而這時候,縱然是狗狗失敗了很多次,但如果確定狗狗有餘力可以達成的時候,我們會希望飼主,完成一個段落才休息,目的就是為了教會狗狗,利用理性去「堅持」,戰勝感性的不論是累、煩躁、不想做等等...的狀況。

順便打個廣告,在D.I.N.G.O.的高級班考試中,您要帶領著您的狗,通過21項的考試項目,且其中不能使用零食,而口頭獎勵也會酌量的扣分,因此您只能透過去了解狗狗的情緒波動,與工作能力狀況,才有可能完成這樣的考驗,而也是狗狗透過意志力與理性思考,去戰勝不想做、無聊、煩躁等等的狀況。

 [另一個角度的頑固]

那另外一個角度的頑固,到底跟這個有什麼不同呢?通常這樣的狗狗,大多以自身本能為出發,或是過往不好的經驗,甚至被人欺騙的經驗,所以呢,不好意思,這邊並無太多理性思考的成分。若擬人來敘述的話,可能會出現,偏執、猜忌、執著、強勢、好鬥等等...的狀況出現。

而造成這些特質,是不是跟狗狗出現很多問題行為的很雷同呢?例如,總覺得被人騙或是強迫,因此胸背或牽繩上不上去,或是人的某些動作,常誘發狗的攻擊,又或是極度的分離焦慮。

所以請您思考一下,您選擇一下,您覺得您希望您家的狗狗要哪種「頑固」,那這些頑固,又是怎麼樣誘發或是產生的呢?當您選擇與狗狗一起同甘共苦的完成,還是選擇輕鬆的騙狗狗,或是強迫狗狗的時候,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?答案不是呼之欲出嗎?



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

界線

D.I.N.G.O. 台灣  牛奶爸

最近小魯麻借我看了一本書《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》,內容是並不是跟訓練有太大關係,由於台灣經歷過許多的政權的更迭,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史觀,而對於小編而言,這就像我們在看訓練這回事一樣,雖然我們跟狗狗的言語不通,也不能只用『吠叫』、『護食』、『攻擊』等等...的辭藻,就簡單帶過,只有不斷的用多角度、多面向的去觀察與拼湊,可能才會浮現真實的答案。

〈界線〉

坦白說會產生這麼多不同的史觀,似乎也暗示著,各陣營的界線壁壘分明,但也是這樣的界線,才讓小編聯想到了人與其他的物種間,畫上的那一條界線。常會有人這樣說著『就是你們把狗當人看,才會有這些問題。』當然我可以列舉一堆科學上的佐證,不論是從人犬間的關係演化、馬斯洛的需求理論、哈利·哈洛(Harry F. Harlow)的依附關係的實驗、Frank Beach的狗群社會分析等等...。去證明強化人狗之間的地位落差,並無助於訓練一隻狗狗,或是也不能增加和平共處的機會。但我們今天試著用不一樣的方式,去闡述分析這個問題。

〈歷史的觀點〉

〈種族隔離〉

今天我們就改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吧,但以下敘述可能有點血腥請注意。書中討論到了原住民,其中的第一個界線是『漢番界碑』(可在石牌捷運站找到)、『土牛溝』(土城有)[註1]。

在贊成方會這麼說,這樣很好阿,這樣兩方禁止互相侵擾,但是仔細想想,這樣的種族隔離的方式是好的嗎? 坦白說不論是平等的隔離,或是不對等的隔離,其實骨子裡都是『歧視』,而更仔細的看,大部份的隔離都是帶有不平等條件的。因此身為政府或是主事者,是不是該想辦法,讓兩個族群攜手共創美好未來,而非消極的使用這樣的『長城』呢?如果您同意這個論點請往下看下去。

請延伸想一下,如果養狗的族群,被迫要到寵物共生宅居住,或是只有寵物餐廳才可以進入,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窘境的時候,坦白說雙方已經畫了一條線了,而也表示雙方絕對都有問題與衝突,是不是也表示著,彼此互相在歧視著對方,所以當您看到某個東北亞的國家,已經開始這麼做的時候,對小編而言,這可能不是真的令人羨慕的事情,而令人擔憂的事情是表示,是不是我們又創造了一個新的對立了?

〈真的比較野蠻嗎?〉

可是這些化外之民,可能動不動就給我『出草』,這樣我們性命堪憂阿,隔離可能是比較安全的做法。坦白說漢人跟原住民誰比較野蠻,還真的很難說,在書中敘述,原住民如果闖入漢人的區域,可能會被『吃掉』,甚至論斤、論兩、論部位的賣,據考證,胡鐵花(胡適爸爸)在《台灣日記與稟啟》的確曾敘述過,甚至在後續在日本時代的官員也留下許多記錄。(此段紀錄過於血腥,但想知道的建議參考註解)[註2]

換個角度來看,當人類被野狗追咬時候,甚至咬傷的時候,通常人類的作法是,就滅了牠,似乎跟這個邏輯沒什麼兩樣,所以再問你一次,狗狗真的比較野蠻嗎?人類的做法真的比較文明高等嗎?


〈相互的尊重〉

坦白說,台灣的文化包容度之高,是令小編很訝異的,尤其動保與生命教育這幾年的進展速度,但還是有太多細節沒有做好,所以才羨慕已經被高度隔離的區域。但請您注意,使用管理層面的做法,就像訓練一樣,是只有在狗狗技巧並不佳時的保險做法,如果您有辦法自主管理得很棒,或是狗狗已經訓練得很好,我想高度的自由才是有可能的,只有兩邊都互相去學習,才有辦法打破這樣的界線。 

三國演義的卷頭這樣說著『白髮漁樵江渚上,觀看秋月春風。一壺濁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。』未來的人類,再回想當年莫名的這樣歧視的物種,會不會覺得就像我們現在再看當年隔離原住民是一樣的呢?希望我們的文明再進化2.0,讓彼此的界線不在明顯。



註解1 : 參考 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C%9F%E7%89%9B%E7%95%8C%E7%B7%9A
註解2:  參考 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95%AA%E8%86%8F

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

為了什麼而學?

D.I.N.G.O. 牛奶爸

常常在思考,訓練的意義與目的是什麼?而又該如何宣導養狗的觀念等等的問題,他可能有很多的切入點,而每個人可能會給出來的答案也不盡相同、但是小編卻常常在想,如果是我自己,第一堂課,或是第一次來上課,我要的到底是什麼呢?或是我該給客人什麼呢?

從你帶牠回來第一天開始,不論牠願不願意,或是你願不願意,妳們就開始建立起你們之間的關係了,但回歸到你開始和但建立關係的第一個指令,您到底會教牠什麼?是坐下、趴下、握手?還是其他的?對小編而言,聽名字,可能才是牠這輩子第一次和你接觸學會的事情。當然更細節的事情是,你怎麼教會他名字的,用什麼樣的方式呢?反應又如何呢?怎麼去觀察狗狗的反應呢?諸如此內的問題,但這個可能不是小編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主題。 

【為什麼而學?】 

小編想問大家的事情是,您到底為了什麼而去教這知夠狗呢?是為了讓牠聽你的?為了讓牠學會大小便?為了讓牠學會才藝?為了上牠不影響我的生活?還是有什麼其他的理由呢?小編回想當年青澀的菜鳥時期,我到底是為了什麼來上課的呢?談白說,小編當年只是為了評估養狗後的得失利弊,避免養狗後產生了後續的問題才來上課的,並不是什麼很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
但當小編回想這個問題的時候,如果換個角度來看,狗狗本身又該為了什麼來學習呢?我想牛奶一定會這麼這麼說,我應該只是為了吃,所以才學習的(這個又可以開一個狗狗學習動機的文章,未來可能再跟大家討論)。

【牠該學什麼好呢?】

但單純以這樣的切入點,似乎不能滿足各位看官,第一堂課的內容,那如果換成狗狗該學什麼好呢?什麼才是狗狗必要學習的東西呢?



【名字與招回】

小編個人覺得,應該從狗狗的必備的生活技能著手,而且是為了安全或是為了生存而去學習的東西,可能會是擺在較高的權重,但當然不是出去打獵拉,如果小編只有一堂課,我想牠最重要學習的事情應該是聽名字與招回吧!

畢竟,您不能保證您絕對不會手殘的把牽繩滑掉,您也不能保證狗狗不會陷入危機中,在許多的狀況下,如果您的狗狗能夠學會招回的一招半式,我想對於安全性稍微的會提升很多,但當然的,您更必須勤練這樣的練習,畢竟如果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招回時,反而會因為您的粗心,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。

【其他更該學的東西】

該學的東西很多很多,但請您先以狗狗的生存與安全做為出發,例如,身體照護當然很重要如何幫狗狗刷牙、洗澡、身體檢查等等...甚至如果以未來可能住院的角度,籠內訓練是不是也很重要的呢?但您都準備好了嗎?但當然的,在做這些練習前,您更該好好與狗狗建立良好的關係,畢竟有著信賴資本(當然不是只有吃而已),才有可能讓狗狗去面對或挑戰,牠不願意面對的事情。

所以,聰明的看官,您是否回想起您上課的初衷,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學呢?


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

習慣 (下)

D.I.N.G.O. 牛奶爸 

上周討論到了習慣,我想一定有一部分人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,那如果要改變狗狗的習慣,有可能嗎?需要花很久的時間嗎?到底該用什麼方式,習慣才有可能更改呢?

習慣的行成與記憶,一直是一個非常迷人的話題,習慣的行成,是為了讓大腦騰出更多的空間,去做別的運算,例如探索、思考、學習、遊戲...等等。而對於行為學而言,習慣是反覆被增強後,呈現的一個自動化的行為。簡單說包含了三個部份,包括觸發的外部提示(Cue)、習慣形成慣例(Routine)、以及最終獲得的獎勵(Reward),然後再重復回到下一次提示出現。

[改變習慣]

所以問題來了,習慣如何改變呢? 從上面行為產生的模式中,我們是是不是可以去拆解這三個要素呢?從Cue著手該怎麼作,是不是能去觀察,Cue如何產生的,例如吠叫前,發生了什麼事情,有辦法移除或是避免呢? 是不是,能利用這個Cue,去產塑造新的行為,例如,cue出來的時候,去招回等等...。當然你也可以去從reward去著手,去發現哪一個點獎勵了那個行為,進而去忽略他。

但去拆解這些三個,是在基本不過的技巧了,請同學們,要先好好研究才是。

[讓狗狗思考]

什麼,狗狗思考? 你沒聽錯,但當然是透過人的方式,讓狗狗去思考,舉例來說好了,單純的習慣,其實在這個狀態下,不論是人或狗,基本上都沒在思考的,例如可能,到了電影院莫名的就買了爆米花,但等你意識到,原來我在減肥的時候,原來已經吃了半桶了。那唯有在你到電影院前,先思考一下,才有可能意識到需要改變行為。

但狗狗的狀況,可能又比人更難度高了點,他可能需要透過人,利用更多邏輯與科學的工具,才有可能讓狗狗做到這一點,例如,在狗狗很嗨的對狗邀玩吠叫的時候,人透過空間的介入,中斷,利用零食(外在報酬),去制衡吠叫(內在報酬)的爽感,然後可能中間也透過了減敏,甚至需要去在不同時地的的情境下練習,類化,以及加入更多讓狗狗思考的邏輯訓練,例如響片後,狗狗才有可能去意識到,「原來如此!」。

但是,先潑各位一個冷水,習慣就像記憶一般,他是不會消失的,只是隱藏或抑制罷了,等等後續會說明。

[神經學者的研究]

Ann M. Graybiel博士(她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,並在2001年被授予國家科學獎章。)在MIT的老鼠的習慣研究中,的架構中,可能可以簡單的說明,習慣塑造的的中斷。


[實驗的設計]

A: 塑造行為 : 在T型迷宮中,左右兩端去塑照兩個不同的行為(一邊是巧克力牛奶、一邊是糖水),過程我想大家很熟悉,就不囉說了,但神經學家在這邊會去分析,這兩個行為神經中的傳導的迴路(loop),與腦的運作,藉此畫出這兩段行為用到了哪些細胞。

B: 貶值的獎勵(devaluation)  : 這邊只對巧克力牛奶先讓老鼠喝的時候,產生不好的感覺,不論是被電,或是產生噁心的感覺,影片中是利用藥物產生不舒服的感覺,藉此看看到底老鼠還是不會跑去巧克力那邊,奇妙的事情發生了,習慣還是會驅使他去做這樣的事情。

在這邊先打斷一下大家的思考,也就是說即使是貶值的獎勵,只要在習慣已經完成,他還是會去做同樣的事情的,所以更深入的思考是,如果你用半吊子的處罰的時候,不論你在使用電擊項圈,或是打罵的時候,只是獎勵還是存在,習慣依然還是會延續的。

C: 光遺傳學(Optogenetics) : 先撇開高深的學問,請大家先想像,剛剛在A塑造行為的時候,神經學家先畫了一張地圖,是有關神經傳導的,所以呢,神經學家想到,如果我把某一邊,例如巧克力牛奶那邊的傳導中斷了,是不是這個習慣就中斷了,但可能不是單純的用電,因為可能這樣每一個細胞都被電到了,所以聰明的神經學家,想辦法在那幾個細胞中裝了開關,並透過光照,去開關開關,學者表示就像在細胞上裝上太陽能板的樣子。



光遺傳學 (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)

有趣的事情發生了,當巧克力牛奶的迴路開關被關閉後,老鼠的確忘記了之前的習慣,而又學了一個新的行為,但聰明的人類又想到,打開巧克力的開關的時候,關上新的行為開關,老鼠會回覆嗎?

 (但並沒有做同時打開巧克力與同時打開新的行為開關,如果同學有找到可以提供)
 (此外也有做了一個全部阻斷的,因此透過學習,在怎麼學都無法將行為固著成習慣)

結果是,老鼠依然的跑向了巧克力區域,也就是說,之前舊的習慣,又跑出來了。這樣的結果,讓神經學家,對於神經的控制,以及習慣有了一個想法,對於舊的習慣,是會一直存在的,只是可能可以壓抑或是中斷。

而後續,近幾年來,甚至使用了這樣的光遺傳學技術,去研究恐懼,而讓老鼠去面對因為古典制約創造出來的恐懼,甚至打開了面對恐懼的區域,讓老鼠再也不怕打雷閃電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MIT 老鼠的習慣研究影片

但請讀者思考的事情是, 貶值的獎勵(devaluation)並不能降低行為的發生,當行為已經被固著的時候,且在行為學派中,如何簡單的使用拆解那三項原則,不論是去創造新的行為,或減少這樣的環境發生,可能才是您最初該去分析了解的事情。



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

習慣 (上) ~

D.I.N.G.O. 牛奶爸

習慣是一種很妙的武器,在行為學中,常見的常見的『習慣化』,我們希望透過刺激不斷的出現,進而去降低個體(狗狗),對於該刺激物的反應,甚至行為完全消失,但有一天,飼主這樣問著,為什麼當我家的狗,越習慣在家中生活下,越安穩的狀況下,應該表示和我的關係越來越好,為什麼狗狗為什麼在戶外還是緊張呢?想想看?

聰明的讀者,您有抓到重點了嗎?首先的關鍵字是,『家中』、『戶外』,但小編不想只單就這兩點的差異去比較,因此在給各位的問題是,『狗狗習慣環境或是你』;『狗狗信賴你』與『狗狗有勇氣面對環境』這三個個句子是否相等?或是是否有著一定的關係呢? 

《愛=習慣=依賴?》 

聽起來好複雜唷,好吧我們來簡化一下問題好了,言情小說常會這麼問,你的愛究竟是一種習慣呢?還是一種依賴呢?還是真心的付出呢?聰明的讀者,你果然一點就通了,也就是說,習慣這個環境,似乎不代表狗狗本身的能力的提升,也不能表示,完全的代表對人類情感上的信賴關係,但的確可能因為習慣了,就開始依賴在這個環境中,但依賴可能無助於狗狗的能力。

 《舒適圈》 

的確,初期建立人狗之間的關係下,我們可能希望飼主在穩定的環境下,去建立人狗之間的信賴感,而在這樣的條件下,包含了許多的習慣,『穩定的生活作息』、『穩定的生活品質』、『固定的家族成員』、『固定的互動模式』等等...。

但有些讀者不論人與狗,也許剛開始還在磨合,但慢慢的,通常演變成為,人狗互相為了彼此,都犧牲了一點東西,但卻慢慢的習慣,進而害怕改變。但當然也有一部分的飼主則是,飼主變成過度的依賴舒適圈的東西,而跟不上狗狗的改變。

但不論如何,的確初期舒適圈的營造,並不是不好的,但更重要的事情是,如何在人狗關係維持中,卻不斷的進步。



在Yerkes-Dodson law,也證實,適度的壓力與焦慮,的確可以提昇表現,在簡單易為的工作情境下,較高的心理壓力將產生較佳的成績;在複雜困難的工作環境下,較低的心理壓力將產生較高的成績。因此,如何適當的使用壓力,跳脫舒適圈,可能才是狗狗成長的關鍵。





因此單純的無壓,或是待在習慣的舒適圈中,是否會造成狗狗更難以面對『現實』的環境,而造成狗狗在面對『現實』時更加焦慮呢? 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,我想這也是身為毛孩家長的你,更需要深思的。下回,將以另外的角度來思考,習慣這個事情,敬請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