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

[ 遊蕩犬議題的建言與呼籲 ] BY 小魯媽

 一、 零撲殺政策實施之後,擔心的事情都實現了

零撲殺政策上路之前,許多知悉收容所、遊蕩犬(流浪犬)管理狀況的人,擔心的事情包括:爆籠、照顧品質不穩定、動物福利處於高風險狀態、職員工作超載造成的壓力疲勞、能帶給棄養者的良心譴責降低、公收轉私收或其他將狗清出收容所的方法會導致狗下落難以追查... 果然這些都實現了。

二、成長與蛻變也隨之而來

這些具有先見之明的人士們,無論官方民間、無論對零撲殺政策是認同或存疑,其中有許多人依舊緊跟著政策執行的腳步,承受困難而奮戰,也因此,成長與蛻變也隨之而來。

如:公立動物之家硬體的改善提升(如:新竹市、台中南屯、台中后里、高雄燕巢等為較成功的案例,其他試圖改善但未盡妥善,至少嘗試了)、 公立收容所人員軟實力的成長(更多的進修教育訓練、觀念及程序的提升)、志工蓬勃湧入(零撲殺政策實施後,志工活動更加發展,許多收容所組織自己的志工隊來輔助收容事務)、就連大專院校都有許多社團作為種子在做類似的努力(清點校浪、絕育、送養、收容、推廣、解決校園衝突...)、民間關懷的力量更多、改善遊蕩犬問題源頭的組織/活動更是達到現象級的壯大、更不用論近年來將狗視為伴侶動物的意識已經普及成為主流。

若沒有實施零撲殺,能有當今的推展嗎?

時間只有流過一次,我們也缺乏足夠的證據來推演:如果繼續撲殺收容所犬隻,現在的境況會是如何?但,有一件事是事實:公立收容所無論何時,都處在一個最顯眼、最直接接受衝擊的位置。

三、在整個遊蕩動物問題圈中,最易被檢視的是公立收容所

原本運作就已很辛苦且進化不易的公立收容所,雖然角色是來解決問題的單位,但實在沒有可能做到完美無缺、高效能又高瞻遠矚,然而在整個問題圈(犬隻產生、 犬隻與生態/人的衝突、降低災難的種種做法所相伴的連帶損害...)中,卻算是對大眾來說,最透明可及的。 因此大眾時常看到收容所各種行政不良、管理不當、政策不周... 但這並不代表收容所本身,就能夠為這些事情擔起所有責任,更不可能依賴收容所中的改變,來改變全局的惡勢。 首當其衝的公立收容所只是冰山一角。

若只恢復撲殺,那麼源頭(犬隻持續入所)的壓力、漣漪(反對政策者或執行者之心理職傷)的壓力、消化(必須尋找其他管道來減少收容犬隻)的壓力... 依然會集合在收容所爆發,那麽公立收容所不但難以承擔,也不會比現在還要來得輕鬆,更像是挖東牆補西牆,說不定導致水壩潰堤。

四、浮現吧!其他可以使上力的事情

在上一屆市長選舉前,我有幸參加一個動保團體的意見論壇,那時在各方交流與激盪下,其實有許多雖困難但實際,且對龐大的遊蕩犬問題能做多管齊下整治的建議:

1. 遊蕩犬的食物管理:現存台灣的遊蕩犬隻族群,依然是仰賴人類提供的食物源而生。然而,刻意找狗來餵食的餵養者,並不是唯一的食物來源,在一些實地的探訪中,家戶、工廠、宿舍、工地、遊憩景點產生的剩食也是重大食物來源。嚴格管控食物來源並非以餓死犬隻為目的,而是限制食物出現的時間地點,藉以產生將犬隻族群限定在某一範圍中,並利於下一步的管理(無論是捕捉、絕育、收容、回置管理...先不細談,後面會聊到)。使用餵食作為管理的方法,在我們行為訓練師的日常工作中是再簡單有效不過的科學原理,套用到大規模的遊蕩犬實務中,雖涉及的各管轄權力範疇一定廣,其成效卻是可以預期的。

2. 放養私繁...等的檢舉嚴懲:遊蕩犬對於社會來說,最困擾的兩大宗,可說是族群的數量增長難以抑制、以及犬隻活動造成的生態/人狗衝突。關於族群數量,大家也必須知道,除了沒紮的狗兒,在足夠存活的環境條件中(食物、安全)自然會繁殖之外,因人為而不斷被加入變成遊蕩犬的未絕育「原家犬」、「類家犬」也很多。這些原家犬、類家犬來自私家繁殖、失責飼主、甚至黑心偽動保。對遊蕩犬族群帶來「貢獻」的私家繁殖,大多數為未做生育管理的米克斯犬,但也包括了品種犬。是的,除了實際接觸到混品種犬的遊蕩犬這主觀經驗外,在近幾年基因檢測的幫助下,也證實了許多外表看起來像台灣米克斯犬,實則在血統當中存在著純種犬的爸爸媽媽/阿公阿罵/阿祖(不過樣本數仍少,在此就不細談)。

純種犬血統的混入,儘管不會帶來數量上的大增,卻可能影響後代犬隻行為。台灣米克斯若已經歷野化,通常具有警覺、與人類保持距離、以維護自身安全為優先驅動力的特色,因此反而容易被驅趕、不易主動侵犯人類活動範圍(對野生動物依然造成一定的騷擾威脅)。然而若混入比特犬、柴犬、尋找獵物為職志的獵犬系(如:米格魯)或其他透過人為篩選而有強大捕獵本能(工作能力)的犬隻,便會影響犬隻變得更不怕人、更樂於尋找刺激、或是更具備殺傷力。 野生動物相較於遊蕩犬,在各方面都是絕對的弱勢,人狗衝突(或對於人為活動,如:家禽畜飼養設施的破壞)或許還能透過人為去預防,但犬隻對於生態環境(其他動物)的威脅,絕不是弱勢的野生動物能抵禦的。

3. 私人收容所視同特寵場所督導:最近的新聞事件,關心者應該都開始研究並促成改善,在此就不多提,只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。多虧了關懷遊蕩犬議題的人越來越多、越來越具備理智及判斷力,加上社群媒體、公開資訊的力量,才得以揭開這不易觸及的一塊。

4. TNVRM:M是management,只讓族群中的某比例母狗絕育也好、乾淨餵食也好,都並不是完善的管理。族群數量管理之 - 是否有加入新的成員?(如先前說的棄養混入、或是漏網之魚生的比預期更多導致無法降低族群增長率、有沒有其他遊蕩狗群融合?... ) 族群行為管理之 - 活動監控 (是否與衝突敏感區重疊、是否有成員變得逞兇鬥狠聚眾鬧事、是否遷徙?...) 族群與人類介入管理之 - 將其家犬化後增加管理程度或得以獲得更佳安置 (行為訓練,使遊蕩犬更願意與人配合,進而能適應群體收容或能被領養)

僅以四個建議,盼拋磚引玉,更希望讓關心此議題的大眾知道,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,還可以更多。

五、回到公立收容所

不要讓公立收容所一直是代罪羔羊,而是讓它成為領頭羊。諸如:提升人員處境(選擇適任人員、提供符合該職務的教育訓練、提高薪資、擴員、改善硬體、引入犬隻訓練、志工管理…降低人員負擔) 、透過精算資源來改變經營方法(分型態的收容所以集中資源並整合運用,如:推廣教育型收容所、犬隻行為訓練中繼站、長照型收容所、遊憩型收容所、合法結合可營利之業務來補助運作、項官辦民營...等)、依據動物福利及可供大眾檢視的標準來訂定並執行人道處置程序,以確實避免虐待動物之事實(筆者於數年前曾參與某收容所的制定會議,會議產生的程序已相當符合國際標準,然在執行端似乎遭遇極大困難...)

收容所中的犬隻,要能得到可稱之為「好好活著」的日子,必須依靠的是跟收容所相關的「每一個人」。我們應該要找的是「增加你我力量」的方法,而不是做「削弱彼此力量」的事情。再,檢視一下?

六、遊蕩犬是共業,還是部分人的惡業卻需全民承擔?

想問問,看到這邊,各位覺得餵食遊蕩犬的人長怎樣?養狗來看工廠打獵,沒用了就也不管了的人是什麼人?

除了您心中浮現的以外,會不會,是一組好心的遊客,看不下去脹奶的瘦弱母狗帶著小狗乞食,那是您家的長輩出遊。 會不會,是還沒有轉換成當今法規與觀念,生活艱辛不順利,只能用這方法來維護他的生活經濟來源的人。那是您平常會分享按讚的社會議題中,關懷的社會弱勢者。 當然,筆者完全沒有意願為惡意者辯駁,也不認為錯誤只要有理由不能算錯。 只是, 直接造成問題的人或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,也無法做些什麼。而看到問題的人,或許才是有能力的人,但卻當作沒看到,都是別人的責任。那....我們要怎麼解決問題呢?

說到遊蕩動物的問題分析,以及應該採取的方法,說真的,還有一群人應該要知道跟參與的,那就是根本不關心遊蕩動物也不關心野生動物的人(沒看到這個問題存在的人XD)。但一樣身為納稅者、是社會的一員,是不是還欠他們一份正當正式的研究呢?他們只是跟你我關心在乎的不同,不代表他們的錢、社會政治資源就不算數。因此,就算遊蕩犬不是社會共業,遊蕩犬問題依然應該被視為社會共同的問題才是!

七、呼喚不同意見的夥伴們啊

文章將近尾聲,閱讀至此的您應該已經知道,筆者想討論的是什麼事情了吧?真的很感謝您花了時間與心思在這裡。是想要這樣傳達看看:作為試圖解決問題的方法,政策的測試可以成功,可以失敗,畢竟這就是測試的意義。 但,有什麼是一旦發生了就不能重來? 是逝去的生命。還有,人們因為留不住曾經產生羈絆的生命,而產生的創傷與痛苦。

正因為我們在討論的是關乎於生命的政策。是沒有自主決定權的動物(收容動物,野生動物都是),以及照顧著生命、付出了太多汗與淚,只想要能有些許機會去改寫命運的人們。且讓我們別用輕描淡寫的文字,來表述這些痛徹心肺的故事。 謹慎,三思,或許你的路、與我的路之間找得到我們都能走的第三條路。

撰文:D.I.N.G.O.台灣愛犬訓練教育 負責人 小魯媽(黃媛欣)

本文開放分享,請遵守創用授權:姓名標示-非商業目的-禁止改作-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