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

【好文共享】舔食、藏食、啃食類玩具正確使用須知 (上) by 小魯媽


 魔鬼藏在細節裡,錯誤使用啃咬、藏食、舔食類的東西,無論是食物、玩具、還是輔具,小心當下看似舒壓,卻造成其他問題~ 家長們,花點時間幫自己偵錯喔!

以下列出使用的四大重點

1. 特色介紹:

a. 藏食 - 運用視覺、嗅覺、記憶與推理能力,促進感官刺激,對缺乏活動的狗狗來說,適當的難度也有提高進食動機與開心感的效果。

然而這是運用捕獵(覓食)本能的行為,除非狗狗發展出更快速的捷徑來拆解,否則不但沒有促進思考,反而增加了狗狗衝動,一再強化「定位食物 — 吞進肚子」的行為。這也是許多狗狗玩完藏食玩具/遊戲後,會感到放鬆、滿足的主因,因為執行了覓食,下一步就是窩著不要動XD

主人給予這類物品時,除了必須設定開始與結束的訊號及場域之外,也要穿插「許可及拿走」的安排,還要特別留意可能衍生的問題,如:護食、護空間、在其他地方亂撿食變嚴重、(在其他情境,因定位到了卻吃不到而導致的)挫折...等。要兼顧狗狗的優質體驗及預防其他副作用,並沒有那麼簡單呢!

b. 舔食 - 增加舌頭靈活度、有的狗狗透過舔能得到滿足、可有效延緩進食速度。但要避免在這過程中,吞下過多的空氣,導致脹氣,這樣不但讓狗狗不舒服,也可能害狗狗對食慾下降喔!

c. 啃食 - 給予狗狗啃咬撕拆的物品,如:牛腱、鹿角、骨頭、木頭、紙箱...等,在提供狗狗食物多樣性、生活的新鮮與刺激上,當然是加分的。狗狗啃咬的原因有很多,幼犬用口腔探索認識世界時、換牙不適時、肚子餓時、無聊找樂子、有負面壓力因此出現轉移行為、精神疲憊但身體緊繃時想讓自己放鬆...在這些因子運作時,給予適當的啃咬,可以緩和狗狗當下的狀況。

然而,不理解真正原因的話,無論是環境管理、提供可以啃的東西(滿足啃咬需求)或禁止(要求走開、吐出來、或懲罰..)都可能是飲鳩止渴。

主人要注意兩件事,一是適可而止。該休息時若一再提供新花樣、則可能讓狗受到太多刺激,疲累了卻不願停下來,那就容易出現焦躁、護資源的狀況。 二是如果狗狗對於啃咬的固著性太高,如:過度堅持投入到放棄其他有興趣的活動(散步、跟主人玩); 就算不餓或過了興頭還無法被停下來 ; 或做出過度的破壞 ; 未被騷擾就出現攻擊來保護資源..等,那主人就必須要學習適當的介入方法,並找出問題的根源,才是長久之道。

2. 若是為了健康考量而使用藏食玩具、慢食碗、舔食墊、用灑的讓狗找、或改變食物型態等,來作為狗狗正餐的食用方法,唯有經醫師指示,需使用慢食碗(墊)或任何方法來延緩進食速度,或是需要增加舔食活動的狗狗,才建議這麼做。

這是因為,狗兒天生進食的方式是迅速咬起食物,若食物太大,頂多咬斷到可吞入大小,就吞下食道。所謂囫圇吞棗、狼吞虎嚥,正是狗狗標準的進食模式。邊挑邊咀嚼邊左顧右盼、或是放到嘴裡滾一滾又吐出來,反而是狗狗覺得食不下嚥、或是有心事在擔憂的表現。

當我們飼養的方法,刻意違背進食的生理與本能設定時,可能讓狗兒發生兩極化的改變,如:更急或放棄。 兩個方向都有可能引發護食或挑食。

舉例來說,像是因為搞太久都吃不到,但是非常飢餓,因此開始護週邊的空間,不讓其他人狗接近。而如果是本來食慾就不佳的狗狗,則可能就放棄吃較乏味的主食(通常是飼料),進一步影響主人決定給予什麼食物,給太好吃不見得健康(通常就高油高蛋白高醣之一,或是添加人工香料的垃圾食物...),而且會被養刁,腸胃也可能不適。跟狗狗硬拼,不吃就收起來拉倒,則可能讓狗吐胃酸、壓力大、下一餐勉強吃了之後,再下一餐又循環...

因此,若在進食正餐時,怕狗狗吃完會吐或消化不良,更應注意的是餐前與餐後的活動限制,以及用餐環境的低壓力,才不會本末倒置。

(還有下篇)

作者:D.I.N.G.O. 小魯媽
*分享請標註作者、出處,並僅限以全文分享。若需其他用途或重製、編輯..等,請來訊討論授權。感謝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