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犬社會化─對狗社交篇(上)
狗兒並非一定要能跟別的狗狗都能成為好朋友才行,但若是不能跟其他狗狗好好相處,卻是萬萬不行。
這不僅會帶來生活上的困擾,想帶狗兒去哪裡玩玩晃晃都怕惹麻煩,對狗兒本身來說,更是喪失了一項牠們與生俱來就應該享有的生活權利。
狗兒的肢體語言,好比是一套內建的程式,只要有適當的情境、適當的夥伴來觸發,自然而然就會開始「說起話來」。
仔細瞧瞧,大部分被說「不跟其他狗互動」的狗兒,並不是不表達,而是表錯情了引起別人(狗)誤會,要嘛太害羞,要嘛太激動,要嘛就是喜怒反覆無常、落差太大,像這類的「社交技巧不良」,在訓練上並不難調整,但若主人不細心留意,讓狗兒因為技巧不好而引起爭端,產生惡性循環,那麼問題就會越來越大了。
想要栽培出一隻社交好狗,從幼犬時期就可以開始。幼犬的肢體語言,最容易受到其他狗兒影響而誘發,而幼犬如何運用肢體語言、如何拿捏,絕大部分取決於牠們的來往對象如何回應牠們。
建議主人們去物色大哥哥、大姐姐來引導幼犬學習社交。大哥哥、大姐姐,指的當然是社交良好的狗。一般來說,兩歲以上,穩重的,擁有一些玩得來的狗朋友,沒和其他狗兒起過衝突的成犬,就可以列入大哥哥大姐姐的候選名單。大哥哥大姐姐的體型、性別、年紀不拘,過去的「交友經驗」才是重點。
太過吞忍、不懂拒絕的成犬,可能令幼犬學會欺負別犬、測試別犬底線。太強勢、對幼犬動作太過的成犬,則可能令幼犬獲得不好的經驗而「社交膽怯」。
好的大哥哥大姐姐,會給予幼犬嘗試的機會,意即他們對幼犬有相當的耐心,但是當幼犬太超過時,他們會予以拒絕,這一串的互動是相當有意思的,比如說:他們會先盡可能的不再引起幼犬激動,會假裝自己沒看到、撇過頭,或想別的方法轉移幼犬注意力,像是打滾、拿玩具玩、跑到人旁邊、喝水…等,並不會馬上就嚇阻幼犬。這其實是人類的訓練要多多效仿之處─給狗兒做對的機會。
如果幼犬還是忍不住,超出成犬的界限了,他們可能會使用輕聲低吼、輕輕含住幼犬讓幼犬瞬間不能動、或是自己走到幼犬無法靠近的地方去清靜。而當幼犬馬上調整行為時,成熟的成犬並不會處罰牠們太久,他們會重新接納幼犬一起玩,或是保持和平共處。有趣的是,這種「處罰」常常只發生在幾秒內,成熟的大哥哥大姐姐十分容易”原諒”幼犬,也非常有耐心,常可見到大哥哥大姐姐重複十幾次在教導幼犬。
幼犬在生命發展階段,屬於以探索、練習使用身體能力、練習狩獵本能的技巧為主要目標,因此在生物的演化上,成犬也必須對幼犬具備足夠的耐心與容忍,如此幼犬才得以長大,延續種族。這是一般稱之為「幼幼護照」的緣由。
成犬比較能夠容忍四五個月大以下的幼犬使用較大、較粗魯的方法互動,甚至平常淡定的成犬也容易對幼犬「龍心大悅」而一起玩耍。順帶一提,當狗狗的年紀到了六七個月大的時期,他們社交的方向則將會轉為較量彼此能耐、競爭等跟繁殖本能相關的行為。如果狗狗在幼犬期沒有學會適當的控制情緒能力以及社交技巧,在此階段就會非常容易跟其他狗兒起衝突了。
(待續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