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

人狗之間的衝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D.I.N.G.O. 牛奶爸

上個月,發生了一個令狗友們憤慨的事情,但同時也發生了狗狗咬傷男童的事情,整體來說並不是很平靜的一個月,但簡單的概括上個月的註解,就是『人狗之間的衝突不斷』的一個月。是不是有什麼好的方式,可以減少這些衝突的存在,一直是小編在心中一個難解之謎題,畢竟可以思考的層面太多了,不論是從教育、法規、實務、環境、道德、經濟、政府面...等等都可以去切入,但今天可能沒這麼大的篇幅去討論,所以我們就簡單的教育層面來跟大家聊聊,而坦白說,小編私心覺得教育面,可能更是一切的根源。

但教育層面也很廣阿,可以從對象、內容、方法、目標等等...去思考。今天可能也只能針對部分議題,跟大家討論。

【對象】 

所以當國軍們開始反思,是不是該透過教育來處理的時候,也許只是小小的漣漪,但至少開啟了一步,但坦白說,小編想應該還是有更多的人,應該也一起來了解才是,舉例而言辛苦的『愛媽』、第一線的處理人員、飼主(但連這個都好難)等等...。畢竟狗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,也表示他們的生活空間,因『人擇』而高度與人相關,當然問題與衝突只有透過智慧的人們,去分析了解,才能真得和人和平共處。

【戶外的衝突】 

常聽到的狗友的想法是,一定是當下小朋友做了什麼,所以才會讓狗狗引發了攻擊,而狗狗並不會無端的攻擊人類,這句話乍聽之下,的確是很有道理,但請大家先仔細思考一下是不是哪邊怪怪的呢?

那狗狗如果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行為,怎麼會馬上引發攻擊呢?是不是有這樣可能,也許在這個小朋友之前,已經有太多人做了太多不良的互動,才讓狗狗學會這樣的經驗呢?又或本身那個環境,造就了太多的不安,而引發了狗狗了強烈的危機迴避的本能呢?而生命教育的本質,如果是為了去尊重每一個生命做為出發,是不是更該去思考,如何去營造這樣的空間呢?

【動物輔助活動】

在治療犬或動物輔助活動中的互動中,家長或老師常會問,如果遇到了不友善的狗,到底該怎麼解,為了考量小朋友能力(思考、觀察、反應能力等等...以及安全,通常小編會給予保守的『Be a tree』的答案。簡單說明,就是希望小朋友冷靜的,假裝自己是『樹』,面對著狗狗,但只稍微使用眼角餘光去看著狗狗,慢慢的倒退,離開。但坦白說,這是極為保守的答案,身為飼主的你,或是想改變生命教育的本質的你,這樣是不夠的。

【變因】

事情是不是這麼簡單呢? 是不是應該有很多的變因需要去注意,包含了『相對位置』、『狗群數量』、『狗群的情緒』、『是否有帶著小狗的母犬』、『人身上的東西與氣味』、『人的狀態(騎車、跑步經過、郵差的摩托車聲音)』等等...許許多多的因素,是因該列入考量的。舉常見的在鄉下騎車,當你不幸的,已經把狗狗的狩獵本能引發時,通常已經處於比較激動亢奮的情緒,而考量一般人當下可以處理的工具與技巧,小編可能會給您,請你『塊逃阿』這樣的忠告。

狀況舉例︰當你如果又帶著一隻狗,不小心的在鄉間民宿亂晃,剛好又把在地狗引來的時候,當然也是該有計畫的去思考。

思考

1. 是半放養的狗,有和人互動過的經驗,還是少與人互動的『天生野犬』? 
(但先觀察動作與行為,例如是情緒很激動的快速靠近,或是固定在一個距離,或是慢慢,或是呼朋引伴,數量,等等...)

2. 承上相對距離,與自己的動線需要很清楚(但是需要先冷靜)

3. 通常小編在不確定的地方,隨身都會帶著垃圾食物等級零食,還有水(你身上現在有什麼可以用?)

 4. 不管怎麼樣請先安定自家狗的情緒,甚至該優先的保護,請注意如果你是否抱起來狗的情緒變更糟的狀況
(是前該怎麼設計好,演練SOP的過程,內容須包含自家狗的情緒與能力的評估) 

5. 其他

所以當你考量完這些候,再加入『Be a tree』的答案的時候,這樣的答案才是完美的。所以,身為飼主或家長的你,您當然更應該去了解這些細節,也許您不是動保團體的一員,但如果以切身的安全角度為出發,去細細探究的時候,您會更了解怎麼去製造一個和諧的環境,而也因為彼此了解,人與人的衝突會變少,當然人狗之間的衝突才會更少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