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

狗狗為什麼選擇『不合作運動』

D.I.N.G.O. 牛奶爸

在眾多來諮詢的客人中,舉凡從大小便的問題,到吠叫問題,或是形形色色的焦慮問題,包山包還中的問題中,飼主內心的OS,通常是這樣一句話,我供你吃,供你住,為什麼你『不聽』我的的。

 狗狗的動機 

在訓練的過程中,動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小編常常上課這麼問著同學,請問各位的狗狗,聽到飼主『愛的呼喚的時候』,在家裡,會回來的比例有多高呢?這時候大概約有一半的飼主會說不一定,小編又繼續問,那請問各位同學,您家的狗狗,聽到塑膠袋的聲音的時候,會跑到你旁邊的比例有多少呢?此時比例似乎明顯的提高許多。 

那有人會這樣問,那是因為塑膠袋可能有食物阿,但小編想問問,您真的每一次拿塑膠袋,裡面都一定有食物嗎?通常答案是否定的,但為什麼相較於你的聲聲喚,塑膠袋的聲音,訓練出來的結果這麼地確實呢?

那是不是能將塑膠袋的聲音,替換成你的聲聲喚呢?(下周指令類化篇預告)


狗狗的思考 

有些人常說,狗狗其實不會思考,沒有記憶,但我們就單純的分析一個行為,去讓您看看狗狗思考會有多細緻好了。對於面對任何會影響情緒波動的行為,不論是電鈴聲、怪叔叔、陌生狗、地上掉的食物,首先您家的狗狗一定會去判斷該物體的大小,舉凡食物的大小、聲音的大小、怪叔叔的身形,且牠會去思考距離的問題、空間的問題、頻率的問題,來做出反應,即便是從簡單的盯著、豎毛、到大吼大叫、一直到該刺激物體遠離,牠都用著過往的經驗,去判斷現在牠該怎麼做,只是可能沒有想要配合主人罷了,但為何不配合呢?

換個角度來看好了,請問各位看官,什麼樣的人說出來的建議,您會採納呢?通常這個建議的效率可能比自己好,或是這個方法可能比較簡單,很多的時候,請各位思考,為什麼狗狗要自己出手,或是自己出聲音呢?這樣不是比較累嗎?如果您的處理真的比狗狗好的話?

面對刺激的幾種方式




上圖是面對刺激的幾種方式,上半的兩種方式(反射跟過去自己習得的有效回應),通常是狗狗的很多你不要的行為,通常是吠叫、撲、破壞等等....不需要用大腦而是本能的行為,紅色的部分,通常是會造成個多問題的地方,黃藍燈表示也許是人為誤操作而增強產生,或是情境逼迫增強產生,而中間正處罰表式,當下可能是有效的中斷,但可能會產生不良結果,綠色部分是我們所謂的練習讓狗狗思考的過程。

合作運動

所以飼主的課題是,如何讓狗狗從上半部的不合作運動,變成下半部的合作。中間的第一個課題是您該學會如何安撫、並處理刺激源頭,舉例來說,如何去管控電鈴,怪叔叔、陌生狗、地上掉的食物,是該讓聲音持續或是讓刺激源頭不斷靠近,還是去設計一個合理的練習環境呢?

練習的過程,初期如何練習對小刺激的忍耐,而給予一定程度的回饋(獎勵),以至於到大刺激的過程,很多都是搭配著減敏與反制約的過程,而甚至,學習如何放棄後,主人給予的回饋,去定義你們之間的合約,而合約的內容,如果遵守規則的,只有狗狗,您卻不遵守,當然效益又降低了。

而其中會影響成果的地方包含了幾項

1. 失約的飼主
2. 刺激的大小的設計(太難、太複雜(如很多失敗的招回))
3. 回饋的品質
4. 不斷改變方式的飼主(可能因為人的情緒、環境設計不良、外在干擾、時間等等...)

而當然,您上面看到的圖,在刺激當下才處理,如果能飼主能更往前看,如何能預先在狗狗情緒起來前,就先處理,或是刺激根本沒出現前,就優先預防,當然會對於狗狗幫助更大,而您的信賴資本自然會更雄厚。

而練習的過程,當然您需要去考慮的事情是,狗狗現在的情緒,牠的回饋,而不該只是單方面的,你認為就該這麼做,練習的過程,更是一個溝通的過程,您也要不斷的去反思,思考是不是有些點是否可以修正,單方面要求接受,或是單方面的接受特定方式,其實跟使用本能的狗狗並沒有兩樣。


一位大師這麼說著,任何的學問,應該都是一種對話的過程,去傾聽、提問、探討、思考和感受,讓相互交纏的經驗轉化成你內心的經驗,因此在你想用任何的方式前面,請您先去思考這個方式的本質,不該成為只用本能思考的飼主,這樣您的狗狗才不會也只用本能思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