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.I.N.G.O. 牛奶爸
許久以前,寫過一篇有關『毛孩的教改之路』,而就像人類的教改路上,一路上人類也開始反思,到底怎麼樣的方式,對毛孩才是最好的,但改革總會遇到一些挫敗,而引發了許多的想法,例如上週說的,為什麼都已經很科學的在做操作之制約了,也很認真的去讓毛孩們快樂了,為什麼還是失敗呢?在開始前我們先來說一個真實的人類世界中發生的小故事。
【給孩子想要的就足夠了嗎?】
某間標榜著『適性』發展的學校,某一天老師帶著孩子透過『桌遊』學習,一開始的時候,其實出發點是好的,為了增加課程內容的活潑度,為了增加學習欲望等等...但漸漸的家長開始發現一件事情,孩子似乎開始沉迷在桌遊世界中,『桌遊課』的比例不斷的提高,甚至高過了正課的比例,整間教室上課下課討論的話題,不外乎是桌遊,而其中,除了『沉迷』之外,也更引發了其他的討論,不論是誘發物質的購買慾望,甚至對於卡片內容適不適合該年齡(12+ 或 18+),故事就此打住(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)。
那我們思考一下,這樣的過程哪邊有問題呢?
【適性發展的目的?】
應該是為了去了解孩子的需求、與能力而去設計的課程,但需求應該又分成生理(吃飽、睡飽..)、心理(社交、自我實現...)、孩子未來的需要適應的社會能力的需求等等...(就不搬很八股的馬斯洛出來了),但如果單純的去滿足孩子的快樂,請問孩子學到了什麼呢?還是只是滿足老師可以過得輕鬆快樂的需求呢?
拉回狗狗的世界,減少需多操作制約的學習,減少讓狗狗面對它可以克服的壓力的做法,請問到底是滿足了誰呢?是滿足了狗狗的不用面對現實世界快樂,還是滿足了老師不用面對的快樂呢?
那該怎麼做呢?舉例來說,某些情緒過於激動的狗狗,訓練師常會這麼說,請您帶牠去公園好好放風跑跑,讓他去滿足,讓他快樂一點。但如果都不學習,可能狀況是,要回家的時候,就像monday blue,當你打算上牽繩時候,狗狗內心的落差極大,輕則叫不回來,重則開始撲咬牽繩,甚至開始撲咬飼主等等....。
對小編而言,較佳的做法是應該在室內好好先練習招回,而到戶外的時候,您也應該去選擇,相對單純的環境,而不是立刻遇到非常好的狗朋友的環境(避免人跟狗都挫折根本叫不回來),而當然您也應該去學會中斷訊號(或安定訊號),當您放開前,當然可以開一點工作模式(去測量這個環境對狗狗的baseline、甚至收心的作用),而才讓狗狗去玩。
而在這中間,當然要好好去觀察您家的狗,甚至巧妙地去抓好時機,去獎勵自家狗回到身邊,去抓好該收心,或是該招回的狀況。而不是漫無目的的,就讓狗狗去吧,您這樣的模式,跟桌遊課的老師又有什麼分別呢?
【快樂與學習何者為重?】
學習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要解決問題,而學習時有很多的時候,是為了進入真實的世界,而在逃離舒適圈的過程,的確很多時候是不舒服的,我們去學狗狗的行為,應該是去設定一個界限,適時的介入,而去幫助他面對壓力,但當然如果能設計更棒的教案,讓快樂並行,當然可以降低或減緩厭惡刺激,但單純地只給喜見刺激,而不去學習,這可能才是『適性』發展,被污名化的主因。
而其中,就像一個簡單的招回,也是很多很多的細節可以討論,而對小編而言,指令當然不單純是命令的作用,他更是您去量測狗狗情緒狀況,去處理分析的工具,延伸的話,就根本是語言溝通的方式,只是你用口語發出,他用肢體語言回應你,要或是不要,那不要又是為什麼?您應該去理解他肢體告訴你的意義,而不是覺得好累,所以拿桌遊或是iPad搪塞你的孩子,這樣到底拒絕學習的是你還是孩子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