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.I.N.G.O. 牛奶爸
揮別了2015迎向2016,在新的一年中,總有很多的計畫想要實行,但回顧台灣這幾年訓練圈的變化,不論您是要從"Natural Training"的角度出發,或是"Relationship-based training ",甚至某些人用"psychic"的角度出發,不難發現,好的一面是台灣的訓練圈圈,開始進化想脫離傳統的類似以傳統操作制約為主,或實驗室法的"Skinner box"的方式。
但對小編而言,操作制約或古典制約,並不是可以拋棄的東西,但的確是該與時俱進,將訓練融入在生活中,而不是實驗室中,但也因此,增加的許多變因,正是要考驗操作者的技巧,也因此絕對不是因此而更簡單了,或是逃避的使用"神蹟"來解釋,反而更該花費更多的心力去觀察與分析,但本篇可能不會花費太多篇幅對此著墨,但在本篇中,您可以更了解,為什麼訓練師要這麼設計,目的又是什麼呢?
[再忙也該陪陪孩子]
現代人生活上的確比以往更為忙碌,所以『速度』、『效率』、『效果』往往是現代人追求的指標。但是也因為此,造就了很多,『親子間的問題』,舉人類的例子來說好了,往往在學齡前的小朋友生活自理上面,包含了穿衣服、拿筷子、穿鞋子等等....的狀況中,父母可能因為忙碌,可能就乾脆幫小朋友穿好、使用湯匙、用魔鬼氈的鞋子等等...而剝奪了小朋友練習的機會,或是因為忙碌,情緒狀況不好,無法有耐心的教會小朋友,而使用了打罵等等...的方式。
而在毛孩中,最常見的問題,不外乎就是大小便問題,狗狗的社交問題,分離焦慮,吠叫等等...。但其實不論什麼問題,您如果沒有耐著性子,去陪伴您的狗狗一同學習,您怎麼奢望他長大後自然就會?
[狗狗需求永遠該擺第一]
這是根本,也萬萬不可以破壞,甚至必要的時候,該犧牲的是人類的需求,但當然如果能造成雙贏的局面,這更可以加速兩邊的情感與練習的速度。舉一個在教室附近的被綁在外面狗狗的例子來說吧!我想這樣的狗狗,大家一定都有印象,可能在您散步的時候,經過的時候,狗狗永遠會很激動的對您家的狗狗吠叫、撲跳等等...。但假設您要解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,是立馬的拿出你的食物,開始對這隻狗做操作制約,他不叫我給食物,這樣的方式嗎?
我想很厲害的操作者,是有可能在當下操作的時候,經過幾次的練習,是可以減緩狗狗的情緒的,但問題來了,當這個很厲害的操作者不在現場的時候,狗狗激動的時候,依然得會採用吠叫的方式。
聰明的讀者,您應該知道,該解決的是狗狗的生活上的需求,例如帶著去散散步,讓他在更舒適安穩的空間,遠離門口等等....。而不是專注特定的操作練習,但問題來了,那如果是這樣,為什麼要訓練呢?或是操作制約的技巧難道都一無是處嗎?(當然不是拉,而且大錯特錯)
[訓練計畫]
對於一個問題行為,或是特定學習的目標,應該區分成幾個層面去討論,短期計畫、長期計畫、應變計畫等等的角度去設計。
[短期計畫]
舉例來說,短期計畫,可能是為了滿足現階段,人與狗狗的能力都不足的狀況去設計,舉例來說會咬醫生的狗狗,可能短期中,我們會練習在家中帶嘴套之後才帶醫院,對於家中暫時無法提供安穩空間讓狗狗休息,或是有社交慾望的幼犬、青少年犬,甚至分離焦慮的狗狗,短期的處理方式,會建議帶到經過設計過後的安親教室中,滿足飼主與狗狗的短期需求,但長遠而言,當然需要並行的長期計畫。
[長期計畫]
舉例來說,長期計畫中,如何同時提升狗狗與飼主的能力與默契。這時後,您就會發現,這就是養成一個具有操作技巧的飼主與狗狗的計畫。當然其中更包含著,上述所說的,操作制約的技巧,但也更需要,了解更多的觀察(訊號),更多的思考(邏輯),更多的溝通(人狗關係)。
而基礎的服從訓練,更可以讓飼主與狗狗去觀察彼此的溝通方式,甚至透過這樣的方式,達到彼此互相信任的過程。舉例而言,簡單的坐下,飼主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讓狗狗做到(眼神、肢體、空間、獎勵、時間),又在狗狗做不到的時候,飼主是給予更多的幫助,或是給予更多的壓力,這也是您未來處理問題的技巧的磨練。
[應變計畫]
而訓練師更對於您在狗狗做不到後的反應會更感興趣,對於問題行為而言,就像一個無法達成坐下時,您如何讓狗狗達到,您如何去幫助狗狗克服。而更深入的討論是,如果您在特定的服從指令上,無法克服,那如何呢應對更艱澀的問題行為呢?
而應變計畫,也除了您如何幫助狗狗克服外,您更在在腦海中,去思考,狗狗現階段的能力是什麼?您的能力是什麼?如果無法克服時,您是否有備用方案,以應付目前無法克服的現狀,舉例而言,對於即將到來的新年的鞭炮,如果能幫助狗狗克服是最好,但如果無法克服時,您該如何應變呢?
[穩固的關係,以不變應萬變]
最後,請大家思考的點是,只有這些計畫需要思考嗎?當然不是,對於人與狗狗,都是一個生命,因此變化很多,包含了飼主工作時間的變化、旅遊的規畫、飼主情緒的變化、生涯規劃等等....都會影響著狗狗的狀況,因此只有您一步一腳印,紮紮實實的讓人與狗,營造好的信賴關係,才能以不變應萬變,而您的長期計畫,是不是更該加入這樣的過程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